对个体成长类网络文学的浅显思考
Table of Contents
近期在阅读一些修真网络小说,耽误了不少时间,故尝试在此进行沉淀,总结一番。
窃以为阅读修真网文的益处主要有二:1. 对古风文字和幻想小说的通俗吸引力进行学习和借鉴;2. 反思网文对现实世界的借鉴作用。
本文或可起名:《当代网文的文学属性分析》
1. 网络文学的迷人之处?
当前所总结的包括以下三点:
- 所未曾想的世界,尤其是在大量的熟悉中掺杂着一些陌生的思索。
- 以较小的付出获得比较明显的收益。
- 对人思想的生理结构利用,以产生疲劳和痴迷。
1.1. 对智能生物体理性的认识
作为一种具有记忆性的功能组件,人脑在进化中不得不学会三类基本能力:反应、记忆、和规划。反应是指对于一些瞬时性的模式(刺激)产生直接的应激;记忆指将过去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整理,以形成连续性的作用,连续性使得在面对目前来看单向流动的高维度变量——时间时,在这样的一种多步优化中,生物体可以占据部分的主动。而规划则是更高级的策略,它的高级性并不表现在与记忆这样一种面向过去的时间维度的相反,而体现在它的求解——如果记忆算得上是面向过去的一种建模的能力,那么规划便是针对所建模的难题所采取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记忆和规划二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而为了验证规划的结果,反馈——反应的产物不得不被重视起来,这也使得这三者(即反应、记忆、和规划)得到了统一。
如果采用通俗的互联网套话而言,一个“睿智”的智能体应当这样生活:首先他必须可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处理和总结,从而在大脑中建立一个个的模型,这些模型都是他的阅历。当然,如果阅历不够,它也可以通过读书看电影来获得同等的知识。而在对这些所谓“阅历”的体会和感悟中,他便不得不学会了对自己的人生的规划(这种规划终究会是产生的),并愿意基于这些或是有意或是无意的规划完成他的一段时间的行动,这些行动便是高级的反应,也就是执行。执行将花费时间和各类资源产生一个“变动”,这个变动又通过各类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观测手法进行观测,从而优化总结和规划能力,从而完成人的智能发展。
如果通过以上角度来进行分析,那么决策活动的一个梳理大概如下:
领域 | 低级 | 中级 | 高级 | 可作用的同类对象 |
---|---|---|---|---|
过去 | 记住事件 | 梳理并总结经验 | 关联事件得到更一般的经验;优化已有能力 | 反应,规划 |
反应 | 生理性(进化习得) | 理性可控 | 不由自主的良习; | 过去,规划 |
未来 | 顺应脑海中的想法 | 筛选想法 | 改造想法,形成磁性 | 过去,反应 |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流程也可以同强化学习对应起来。强化学习对构造智能体主要有两个对象:
- 环境:外界环境
智能体:决策体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三个要素:
- 状态。智能体在环境中对自身处境时时刻刻的判断
- 动作。面对当前局势(状态),智能体所采取的决策动作
- 奖励。智能体的动作所产生的reward。
可以看出强化学习是非常简化和客观的世界,实际的情况是:状态的判定、动作的选取和执行以及reward量化的评估都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以上的情况便是对智能体的一个浅显的、不恰当的(一切的对比和简化都是为了方便,所以必定会产生不恰当处)的简化建模。后续拟基于该模型进行对网文的分析。
1.2. 对幻想力的现象学分析
了解了思维之后,那么幻想能力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可以对幻想能力,或者说想象力进行一些现象学分析,可以发现想象力包括以下特点:
- 它可以模拟出一个智能体所未曾经历过的事物
- 它必然含有部分成分取材于该智能体所生活的世界
- 它常常是断裂性的,不具有太明显的前因后果, 同时一般很难进行特别深入的幻想
- 除非是在部分梦境中,不然一般它会让进行这种活动的人感到愉悦
- 它依赖于意识。有时可以直接通过意识触发,但一般的途径是通过五识来引导意识,最终实现触发。
了解了以上特点,我们可以定义人的幻想能力为:一种建在脑上的、基于已有记忆的、对未来所产生的、或合理或不合理(不保证合理性)、或主动或被动(如果是被动,则规划时时会同行动接续起来)的规划。
为了解释以上定义,首先列举两个幻想能力的例子,之后总体分析。首先,不妨以打手冲为例。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孤独的男子独自生活在一个房间,一天,他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这是幻想能力常常发生的背景),没有任何的压力和目标,美妙的夜晚、清晨、或下午。这时他大脑里突然有一个看AV的念头,这个念头的来源有很多,姑且认为是他以前看过,而那是他所遗留的记忆。于是他在这个念头的指引下很容易找到了资源,然后看了起来,在看时,他便堕入了幻想中,他起初还会主动地进入幻想中,仿佛在进行仪式的是他自己,为了模拟这种幻想,他或许还会施加对自己身体的其他刺激,一直到结束。第二个例子,不妨以科研。科研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异化。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某人是一个自动做饭机学家,这日它走在路上,在回味着过往看到的自动披萨机的论文时,它突然想到:能不能构造出一个自动饺子机。这时他需要首先考虑,自动饺子机是不是一个incremental的产物,由于饺子和披萨都是馅和饼的结合,所以二者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是饺子机需要学会将饼包围住馅,由此不得不涉及新的算法。而饺子需要用水煮,由此自动饺子机还需要借鉴一些水煮的食材对应的机器对应的论文。思考完这些之后,他又不得不思考:能否构建一个多功能的模块,使得一个机器可以完成多功能的统一呢?这个过程便是要归纳不同机器的共性……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幻想都是要有积累的。即使是一个从来没有手冲的处男,他也有两性进化了几千万年的生理本能作为他性幻想的原始积累。第二,幻想都是当前该存在周围所不曾存在的,即使他们曾经存在,或未来会存在。而且人往往都会选择那些尽量有关联同时尽量又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作为关联。第三,他们都依赖于意识,同时又需要进行一些行动,作为代价。比如手冲,需要消耗时间和精液,而观看便是一种疲倦的代价。比如科研,必须要通过摄入他人的已有成果来计划灵感,还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实验来将幻想合理化。以上两个实例都具有特殊性,手冲存在生理本能——繁殖的特殊,科研则背负着必须将幻想实际化或理性化的特殊。
那么,这和本文的主旨有何关联?关联便是:网络文学总结出了一种最高效、信息摄取效率最高的幻想方式!
1.3. 对诸类幻想媒介的对比
一般而言,人类采取幻想的方式依赖于人的传感器,即眼、耳、鼻、舌、身五种媒介。当然,人也可以直接不凭借任何媒介开启幻想,但是这种幻想很难,正如上一个章节所述,这类幻想很容易断裂。对于一个被席卷在信息中的成年人,主动的幻想更是一件困难至极的事情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以上所列举的五种识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先级,总体上看,眼>>耳>其他。但是这不代表剩余的不重要,比如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这个维度尤其重要。一般而言,主要的媒介都是通过眼、耳来触发的。如果我们对这些媒介汇总,大概是如下:
名称 | 对象 | 根 | 信息密度(发展潜力) | 可交互性 | 直观性 |
---|---|---|---|---|---|
书面文字 | 文字 | 眼 | 高 | 低 | 低 |
语音文字 | 文字 | 耳 | 低于任何带有视觉文字 | 低 | 低,但高于书面文字 |
漫画 | 文字、图像、音乐 | 眼 | 中 | 低 | 中高 |
影视 | 文字、图像、音乐 | 眼、耳 | 低于文字 | 低 | 高 |
电子游戏 | 文字、图像、音乐、逻辑 | 眼、耳 | 低 | 高 | 高 |
透过以上可看出,通过文字阅读来进行幻想,是成本最低(空间小,一本小说撑天也不到10M,网速要求低)并且直观性也最低的幻想方式。但是,直观性低的另一个特点是:人不得不去发展自己的想象。而这也就代表着:通过这种方式,是效率最高的构建长时间幻想的途径。举个例子,一个小说如果试图让读者觉得有趣,甚至沉迷,单通过所谓文辞之美是绝对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故事情节的精彩。而——视频则可以通过展现一个很美丽的人的肖像等等各类方式来降低情节上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如果是游戏,甚至都不需要什么故事,单纯的打击感(杀死一个人)以及其后面所包含的各类对决策的需求便完全足够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进入一个幻想世界,长久地进入一个幻想世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通过文字来进行了。而构造一个幻想世界,最好的方式,也莫过于通过文字来构造。
对于幻想的讨论主要有这么多,可参照小说《夜晚的潜水艇》
1.4. 为什么网络文学是迷人的?
我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
- 生理
- 镇定:非碎片阅读所带来的镇定作用。
- 疲劳:疲劳感降低了人的思考能力,而重复,本身就是一种强调,不同维度上的数量总体便代表着质量。海量的信息涌入会让人无法思考,从而进一步加剧信息的涌入。结果就是,阅读者获得了“沉浸”的体验,与心流不同,在这种沉浸体验中内心常常带有得过且过的感觉,所担忧的不是如何继续,而是应当如何停止。所谓的宏大和复杂度,在小说中,常常可以通过海量过载的幻想信息来得到建构。
- 基本哲学
- 渴望成功。成功是永恒的主题,以不想成功做为掩饰的成功更是如此。
- 报应不爽。报应是最朴素、最能够调动人类情感的因果规则,该规则被道德进行了良好的阐释。
- 平衡:好的小说会在良好的气运中掺杂大量的不幸,以延长沉浸幻想的时间
- 矛盾与解决矛盾:通过一次又一次作者的刻意平衡化和主角的去平衡化,小说可实现不停的进步,也就是说,网文里的主要矛盾是主角需要脱颖而出与环境需要让主角无法脱颖而出之间的矛盾。每次解决已有的矛盾,所获得的结果必然是:主角的实力得到了增强,同时“世界”也得到了增强。这里的对立统一便是:套路和反套路化。
简化与显化:现实世界没有插叙,没有倒叙,更不可能有穿越。而小说只要写一句“一千年后”,世界便往后流淌了一千年。除此之外,我们知道,人类世界的发展是左脚踩在右脚上,而后右脚再踩上左脚,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而这也就意味着:小说世界常常是现实世界的简化。不论是多么怪异的小说,即使是多么古代,还是多么科幻,都永远且必然的服从一个定律:小说中超过一半的构成元素取材自作者所在的那个时代,而只有一小部分方算得上是其设想。如果起个名字,不妨称其为七三定律,七分真,三分假,如此交融混合,便能让读者产生既身临其境,又满足了幻想的混合体验中。当然,这个比例只是约指。另一个简化是通过显式化实现的。如果整理成文字算得上是一种认知,那么命名便是一种建模和定义。通过显式化地归纳出几类质变的境界,便能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庞大的体系。
以上几点其实只是一些小的分析,网络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提供了一种模范——一种偶像——一个人在膜拜偶像时,他究竟在膜拜什么?这个答案有很多,但是有一种答案是,膜拜自己。当我们在阅读一些英雄式的故事或阅读一些历史时,当我们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目睹了他们的一生时,我们(这里指笔者自己)并不是纯粹地见证他们如此这般活着,而是在幻想,抑或说,规划,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我们是在思考:如果我们这样,那么有朝一日出现了这类事情,我们应该可以这样吧!我们只是在做这些而已。模仿,学习,代入,这便也是英雄式小说里的一种对本能的利用。
2. 可借鉴之处
待补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