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遗书册四《礼记章句上》读后感

Table of Contents

1. 论《礼记》

礼从未废也。 自奴隶制以降,私有、等级二制无片刻离,以是社会之尊卑、上下无片刻离。等级、尊卑未片刻离,是则礼未片刻离。此位与位之矛盾,之差异,之斗争,之合作,可谓之“礼”。周崩,而后周礼崩、周乐坏。礼之崩、乐之坏,其端、演、衡取自强权,其毁、污、滥亦源自政治之衰。两千年中国史、世界史,纵使今日之世界,礼亦未尝废也。

礼有何用? 礼者,一为标准也。儒云:过由不及。礼者,为人处世所致中庸之径也。于上,过敬则为奴隶,过直则事不可成。人若无礼,不得成君子,或遭横祸,或成佞徒。国家无礼,则上下内斗不息,君子远遁小人得志。此所谓标准也。又男女联婚。礼轻,则诚薄,纵使今日连理,明朝又可随意离婚。礼重,则人不愿交接。如此人若无礼,阴阳混乱,国若无礼,天地昏沉。此所谓标准也。 礼者,二为教化也。人无有不慕强者,然慕弱者少,惜人人皆有弱之时。人无有不贪爱遗产者,然当下积蓄者少,惜天总有不测风云之时。人无有不爱不劳而获、夺他人富贵者,然爱自己之财富为他人所夺者少,惜总有以下弑上、总有横夺、暴敛之时。 礼者,所以为教化也。于丧葬为礼,则知敬老、敬祖、敬天地;于农事节日为礼,则知惜钱、惜粮、惜命;于婚姻、入职为礼,则知兄弟妻女友爱、上级与下级和睦。此所谓教化也。 礼者,三为文饰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者,知礼、知礼之为礼者也。 倘不知礼,纵出身王谢之家,亦难称才;倘若守礼,寒窗穷酸书生,仍称贵重。 君子者,不在于持剑、配玉、锦衣、华服;君子者,在于心中之志向、言行之寻常、行住坐卧之规矩、雨雪风霜之精神。礼者,恰如俗者之装扮,乃君子之装扮。此装扮养于我心,十年磨砺,温文尔雅,不论贫穷富贵,一生受用,此所谓君子之文饰也。

然则制礼殊难。礼常得违。贵者富者不爱礼,以逞其骄奢;贫者贱者不爱礼,以恣其野欲。故社会贫富愈殊,国家资源虚耗。一人之享食龙肝凤髓,比起百姓之享食鸡鸭羊豚何如?不如也。故礼坏之日,社会衰亡之日也。又礼常落后。殷之礼不可用于周,而周之礼尤其可用于中华千年?今人有今人之礼,无人制之,则天自制之。人不自制而期天而制,则自得天之累也。

以此视角,《礼记》者,礼之用也。可知何为周之礼,何为礼之用。读者辩证看之。

梁了一

2024.11.09

2. 论《礼记》二

于修身处有如下结论:

  1. 仪式感决定一切。 比如祭祀,准备三天,那么便是准备三天。准备两天,那就是非礼,就是不尊重。如此展开,人之仪式感非常重要。君子应当事事讲究:衣服、头发、眼镜、行住坐卧、说话、眼神、吃的东西等等,都应当十分讲究。将就就完蛋了。
  2. 人当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礼。
  3. 人不能把自己理解为小白。进入一个环境首先理解该环境里的所有潜在礼节,不要当搅局者。

3. 论《礼记》 三

礼记章句其上共十四卷,其中曲礼卷二,檀弓卷二,王制、月令、曾子问、文王世子、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玉藻、明堂位各卷一。

现抄录之:

3.1. 礼记 礼运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故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锺、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

“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与其越席,疏布以(幂)〔幂〕,衣其澣帛,醴、盏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

“然后退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

孔子曰:“于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谓大假。

“祝、嘏辞说,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盏、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

“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是谓乱国。

“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昏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

“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礼无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

“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无过之地也。

“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则有过,养人则不足,事人则失位。故百姓则君以自治也,养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显也。故礼达而分定,故人皆爱其死而患其生。

故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

“故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

“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朿)〔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

“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肥)〔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食)〔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馀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3.2. 礼记 曲礼 摘录

「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齊。禮從宜,使從俗。

夫禮者,所以 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禮,*不妄說人,不辭費* 。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 。脩身踐言,謂之善行。*行脩言道,禮之質也* 。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 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大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凡為人子之禮: 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在醜夷不爭。

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為㮣,祭祀不為尸。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懼辱親也。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將適舍,求毋固。將上堂,聲必揚。戶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將入戶,視必下。入戶奉扃,視瞻毋回;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並坐不橫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侍坐於君子,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侍坐於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間,願有復也。」則左右屏而待。 毋側聽,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遊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斂髮毋髢,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

名子者不以國,不以日月,不以隱疾,不以山川。

凡進食之禮,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膾炙處外,醯醬處內,蔥渫處末,酒漿處右。 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客若降等,執食興辭,主人興,辭於客,然後客坐。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進。殽之序,徧祭之。三飯,主人延客食胾,然後辯殽。主人未辯,客不虛口。

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

毋摶飯,毋放飯,毋流歠,毋咤食,毋囓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齒,毋歠醢。客絮羹,主人辭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辭以窶。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徹飯齊以授相者,主人興辭於客,然後客坐。

侍飲於長者,酒進則起,拜受於尊所。長者辭,少者反席而飲。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

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賜果於君前,其有核者懷其核。御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溉者不寫,其餘皆寫。

餕餘不祭。父不祭子,夫不祭妻。

御同於長者,雖貳不辭,偶坐不辭。

羹之有菜者用梜,其無菜者不用梜。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禮》曰:「 君子抱孫不抱子。 」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以為父尸。為君尸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君知所以為尸者,則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几。

齊者不樂不弔。

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

居喪之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初。不勝喪,乃比於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於內。

生,與來日,死,與往日。

知生者弔,知死者傷。知生而不知死,弔而不傷;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弔。

弔喪弗能賻,不問其所費。問疾弗能遺,不問其所欲。見人弗能館,不問其所舍。賜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其所欲。

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紼。臨喪不笑。揖人必違其位。望柩不歌。入臨不翔。 當食不歎。 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適墓不歌。哭日不歌。送喪不由徑,送葬不辟塗潦。臨喪則必有哀色,執紼不笑,臨樂不歎;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故君子戒慎,不失色於人。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

史載筆,士載言。

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國。

龜為卜,筴為筮,卜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民信時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故曰: 「疑而筮之,則弗非也;日而行事,則必踐之。」


Author: 梁了一 (zi1415926.liang@connect.polyu.hk) Create Date: Sat Nov 9 13:30:28 2024 Last modified: 2024-11-09 Sat 14:59 Creator: Emacs 29.2 (Org mode 9.6.28)